一份“盒飯”出爐的整個過程,看似簡單,但每道工序都特別注重衛生,從采購、加工、制作、包裝、冷卻再到冷藏、上高鐵等要經過12道程序,最少10個小時才能完成。
洗菜、切菜、炒菜、冷卻、包裝、分貨……各條生產線同步加工,加工過程“半自動化”,水洗、切丁等程序都是由不銹鋼專業食品加工機械完成;倉庫、冷庫、消毒間、葷菜加工間、素菜加工間、常溫庫、包裝間……整個生產基地分門別類。
剛出鍋的紅蝦、紅燒牛肉、青豆等食品,配上米飯,在室溫冷卻后,被裝入食盒。其中運用了國內最先進的食物保鮮法——“氣調技術”。
通過包裝機覆膜,空調氣壓機會抽出盒飯內空氣中的氧氣、二氧化碳等,同步充溢氮氣,來保證食物不變質。再通過空調氣壓機封膜,并進行金屬探測儀的安全檢測。經過“氣調”封裝處理的盒飯,可以保質至少72小時。
“封膜”之后的盒飯,被手工貼上標簽,然后就進入“速冷”階段。對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、盒飯名稱確認無誤的盒飯,將進入兩臺“速冷隧道”,整個過程溫度為零下25-35攝氏度,會將食物迅速冷卻到0—5攝氏度。冷卻之后的盒飯,被裝入快餐周轉箱,批量送至冷庫等待質檢。
從進柜到上車“全冷鏈”,餐車服務人員將盒飯售賣給旅客前,還要審核盒飯標簽: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、盒飯名稱三確認。